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图解排序算法之堆排序
阅读量:3952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5-24

本文共 3401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1 分钟。

预备知识

堆排序

  堆排序是利用这种数据结构而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,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,它的最坏,最好,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(nlogn),它也是不稳定排序。首先简单了解下堆结构。

  堆是具有以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: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,称为大顶堆;或者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,称为小顶堆。如下图:

同时,我们对堆中的结点按层进行编号,将这种逻辑结构映射到数组中就是下面这个样子

该数组从逻辑上讲就是一个堆结构,我们用简单的公式来描述一下堆的定义就是:

大顶堆:arr[i] >= arr[2i+1] && arr[i] >= arr[2i+2]  

小顶堆:arr[i] <= arr[2i+1] && arr[i] <= arr[2i+2]  

ok,了解了这些定义。接下来,我们来看看堆排序的基本思想及基本步骤:

堆排序基本思想及步骤

  堆排序的基本思想是:将待排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,此时,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。将其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,此时末尾就为最大值。然后将剩余n-1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,这样会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值。如此反复执行,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

步骤一 构造初始堆。将给定无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(一般升序采用大顶堆,降序采用小顶堆)。

  a.假设给定无序序列结构如下

2.此时我们从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(叶结点自然不用调整,第一个非叶子结点 arr.length/2-1=5/2-1=1,也就是下面的6结点),从左至右,从下至上进行调整。

4.找到第二个非叶节点4,由于[4,9,8]中9元素最大,4和9交换。

这时,交换导致了子根[4,5,6]结构混乱,继续调整,[4,5,6]中6最大,交换4和6。

此时,我们就将一个无需序列构造成了一个大顶堆。

步骤二 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,使末尾元素最大。然后继续调整堆,再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,得到第二大元素。如此反复进行交换、重建、交换。

a.将堆顶元素9和末尾元素4进行交换

b.重新调整结构,使其继续满足堆定义

c.再将堆顶元素8与末尾元素5进行交换,得到第二大元素8.

后续过程,继续进行调整,交换,如此反复进行,最终使得整个序列有序

再简单总结下堆排序的基本思路:

  a.将无需序列构建成一个堆,根据升序降序需求选择大顶堆或小顶堆;

  b.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,将最大元素"沉"到数组末端;

  c.重新调整结构,使其满足堆定义,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,反复执行调整+交换步骤,直到整个序列有序。

代码实现

package sortdemo;import java.util.Arrays;/** * Created by chengxiao on 2016/12/17. * 堆排序demo */public class HeapSort {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 []args){        int []arr = {9,8,7,6,5,4,3,2,1};        sort(arr);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Arrays.toString(arr));    }    public static void sort(int []arr){        //1.构建大顶堆        for(int i=arr.length/2-1;i>=0;i--){            //从第一个非叶子结点从下至上,从右至左调整结构            adjustHeap(arr,i,arr.length);        }        //2.调整堆结构+交换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        for(int j=arr.length-1;j>0;j--){            swap(arr,0,j);//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            adjustHeap(arr,0,j);//重新对堆进行调整        }    }    /**     * 调整大顶堆(仅是调整过程,建立在大顶堆已构建的基础上)     * @param arr     * @param i     * @param length     */    public static void adjustHeap(int []arr,int i,int length){        int temp = arr[i];//先取出当前元素i        for(int k=i*2+1;k
temp){//如果子节点大于父节点,将子节点值赋给父节点(不用进行交换) arr[i] = arr[k]; i = k; }else{ break; } } arr[i] = temp;//将temp值放到最终的位置 } /** * 交换元素 * @param arr * @param a * @param b */ public static void swap(int []arr,int a ,int b){ int temp=arr[a]; arr[a] = arr[b]; arr[b] = temp; }}结果[1, 2, 3, 4, 5, 6, 7, 8, 9]
 

最后

  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,整体主要由构建初始堆+交换堆顶元素和末尾元素并重建堆两部分组成。其中构建初始堆经推导复杂度为O(n),在交换并重建堆的过程中,需交换n-1次,而重建堆的过程中,根据完全二叉树的性质,[log2(n-1),log2(n-2)...1]逐步递减,近似为nlogn。所以堆排序时间复杂度一般认为就是O(nlogn)级。

 

作者: 

出处: 

 

 

附录:

附上自己理解后写的代码,原理跟上面代码一样:

/**堆排序*2019-3-16*/public class HeapSort
> extends Sort
{ public void sort(T[] nums){ int n = nums.length - 1; for (int i = n / 2;i >= 1; i--) sink(nums,i,n);//先进行下沉,将堆排序构造初始堆 //交换堆顶元素与最后一个元素,将最大元素"沉"到数组末端,交换之后需要进行下沉操作维持堆的有序状态。 while (n > 1){ swap(nums,1,n--); sink(nums,1,n); } } //下沉 //当一个节点比子节点来得小,也需要不断地向下进行比较和交换操作,把这种操作称为下沉。一个节点 //如果有两个子节点,应当与两个子节点中最大那个节点进行交换。 private void sink(T[] nums;int k , int n){ while(2 * k <= n){ int j = 2 * k; if(j < n && less(nums,k,k+1)) j++; if(less(nums,j,k)) break; exch(nums,j,k); k = j; } } //比较 private boolean less(T[] nums,int i ,int j){ return nums[i].compareTo(nums[j]) < 0; } //交换 private void swap(T []arr,int a ,int b){ int temp=arr[a]; arr[a] = arr[b]; arr[b] = temp; }}

 

转载地址:http://yerwi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调试打包jar方法
查看>>
MVC RPC SOA 和微服务架构的区别
查看>>
HTTP与TCP的区别和联系
查看>>
解决Cannot resolve method 'onMethod_'
查看>>
VMware 虚拟机NAT模式如何设置网络连接
查看>>
cloud2020
查看>>
@bean和@component的理解
查看>>
spring注解@Primary与@Qualifier
查看>>
annotation之@Autowired、@Inject、@Resource三者区别
查看>>
idea启动微服务找不到配置文件
查看>>
Java通过反射机制调用某个类的方法
查看>>
字节跳到面试题
查看>>
Linux查看物理CPU个数
查看>>
Linux学习之网络IO,磁盘io
查看>>
ES7.6.2安装
查看>>
查看jar依赖树
查看>>
idea运行gradle项目
查看>>
es安装ltr插件
查看>>
es插件使用之ltr插件demo体验
查看>>
开源ltr-es-7.6.2代码到本地idea打开出现各种错误总结
查看>>